918博天堂(中国)官方网站

广东918博天堂(中国)官方网站

梅州市振兴广东汉剧文艺基金会成立

发表时间:2019-12-25 14:55

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振兴广东汉剧”指示精神

梅州市振兴广东汉剧文艺基金会成立

广东918博天堂(中国)官方网站 向基金会捐赠50万元

图片1.png

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傅华,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白洁,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汪一洋,省文联专职副主席李仙花,梅州市委书记陈敏、市长张爱军、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陈晓建,918博天堂(中国)官方网站 董事长郭崧等共同启动成立广东汉剧基金会。


12月24-25日,由中共梅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承办的“新时代,广东汉剧再起航”广东汉剧振兴发展大会在梅州召开。其间,梅州市振兴广东汉剧文艺基金会(下称“广东汉剧基金会”)宣告成立。广东918博天堂(中国)官方网站 向该基金捐赠50万元人民币。


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傅华,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白洁,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汪一洋,省文联专职副主席李仙花,梅州市委书记陈敏、市长张爱军、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陈晓建,918博天堂(中国)官方网站 董事长郭崧等出席基金会成立仪式。据悉,广东汉剧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等的高度重视。较早前,黄坤明还专门指示要加大力度振兴广东汉剧。


图片2.png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市龙岗区、惠州市)、汉剧进校园(嘉应学院、梅州中学、学艺中学)广东汉剧(汉乐)驿站授牌仪式


傅华在发言中高度赞扬了广东汉剧,称其是艺术瑰宝,是凝聚海外华人的一股力量。陈敏则表示,召开广东汉剧振兴发展大会,是梅州乃至广东文化发展的一件好事、喜事,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广东汉剧的春天已经到来。


据悉,广东汉剧基金会由梅州市委宣传部倡议,梅州市文学艺术联合会、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共同发起。其功能主要是大力传承和振兴发展广东汉剧等客家传统戏剧和其它文学艺术事业,促进广东汉剧等艺术门类的精品创作、人才培养、文艺活动等,助推梅州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除广东918博天堂(中国)官方网站 和国际日报报业集团外,还有香港梅州社团总会、梅州市总商会、大埔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向该基金各捐赠50万元,合共200万元人民币。


图片3.png

东方汉哥——广东汉剧振兴发展戏曲晚会在梅州亮胜客家艺术中心举行


广东汉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牡丹”。广东汉剧原称“外江戏”,于清朝乾隆年间进入粤东,以潮州为中心,向邻近地区传布。广东汉剧的唱腔音乐包括“二簧”、“西皮”、“大板”等各种声腔,而以“西皮”、“二簧”为主,此外还有昆曲、民间小调和少量梆子曲调。广东汉剧的角色分为生、旦、丑、公、婆、乌净、红净七个行当,各行当唱腔均有明显特点。其舞台语言沿用“中州韵”、普通话,表演中唱、念、做、打的程式十分丰富。


此次活动紧紧围绕传承与创新及五省汉剧剧院共同申报世遗等主题展开。会议期间,来自北京、湖北、陕西、湖南、福建、广东等地的戏剧界专家、学者和著名演员,通过实地走访、观看演出、圆桌会议等形式,深入了解客家文化、回顾广东汉剧发展历程。同时,进行了广东汉剧数字电影《白门柳》、广东汉剧振兴发展戏曲晚会《东方汉歌》展演。此外,还举行了汉乐、征文、摄影等系列活动,让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近距离感受广东汉剧这朵“南国牡丹”的独特魅力。


图片4.png

向广东汉剧从艺60年的老艺术工作者颁发荣誉证书


在25日的大会上,湖北、福建、湖南、陕西、广东五省汉剧院签订了联合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协议,广东汉剧院与嘉应学院、梅州市艺术学校签订了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以及签订了闽粤赣边区艺术交流协作协议等;同时,还举行了“广东汉剧振兴计划”首个精品剧目签约,举行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市龙岗区、惠州市)、汉剧进校园(嘉应学院、梅州中学、学艺中学)广东汉剧(汉乐)驿站授牌仪式。


图片5.png

广东汉剧院与嘉应学院、梅州市艺术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梅州市文联主席陈锐锋指出,梅州是世界客都,有着最具原生态、客味最浓的客家民间艺术,特别是广东汉剧,至今有300多年历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还有客家山歌剧等传统戏剧及客家文学、美术、民间文艺等,亟需传承和振兴。他表示,接下来,将发动更多的社团及华侨、乡贤和社会人士大力支持广东汉剧基金会的不断壮大,共同推动广东汉剧等梅州客家文艺的繁荣发展。


客户服务热线:400-600-6321
旗下子集团:
嘉集